Translate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郭林談練功要點

郭林老师談練功要點

“预备功象选种子播种,练功象管理庄稼成长,收功象收割,要颗粒归仓。”

“因为胸前任脉到‘承浆穴’,督脉到‘龈交穴’就不走了,舌舐上腭就可以接通。”

“微收下额,‘天柱’就松了。”

“只有松腰,才有气沉‘丹田’。用劲是练功的敌人。只有腰软,气才能透下去。腰部不松,阳经下不去阴经上不来。所谓开动气机,就是要开‘命门’。‘命门’就像象机器上的总电门和开关一样。”
  
“心安神静”,才能达到圆、软、远;神经放松才能吸氧吸透,使全身的汗毛孔都能吸氧,达到‘导体令柔、引气令和;与天地合一。”
  
“双手放‘肾俞’,气机运行得更好。”定步功要做得:轻轻飘飘,荡荡漾漾,若沉若浮,逍遥自在!象雨中行,云中走一样。
  
头部按摩如没时间做,可早上在床上坐着,作一个简单的按摩:女士右脚对准左脚的‘承山’,用剑指作‘印堂’正、反18转按摩,再三按三呼吸,或再往下按摩鼻上诸穴,接通任督二脉。如:两眉之间通肺;两眼之间通心;下一指处通肝;再下一指处通肾;再下一指处通会阴。可根据自己的病需要点按穴位,如:心脏病点两眼之间,会阴病点鼻尖处。
  
练慢步行功要遵守选题、守题的原则: 
(1) 选题:选近不选远;选静不选动;选圆不选尖;选体外不选体内。 而且要辩病选题、选颜色:如心脏、小肠病选粉红色、绛红色:如玫瑰花;肝、胆、眼病选绿色:如苹果、松树;脾、胃病选黄色:如黄菊花。肺、大肠、鼻、皮病选白色:如雪花、白玉兰、静静的白云;肾、膀胱、耳病选黑色,如黑牡丹、小孩的黑眼睛。 
(2)守题:一聚一散,似守非守,若有若无。 不盯、不追、不抓。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郭林新气功: 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自我疗法

郭林新气功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自我疗法


中国是气功的故乡,气功的传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气功是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长寿学的珍贵遗产。 世界著名的气功大师郭林根据自己练功六十多年的实践,吸取古气功的精华,创立了一套“动静相兼、三关分渡、辩证施治、调动内因”的整体治疗的新气功疗法。

自1971年公开传授以来,大量病例证明新气功对防治慢性疑难病症尤其是心血管病和各种肿瘤具有可喜的疗效。新气功已成为中医、西医、气功三结合综合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新手段。新气功的理论根据主要是中医经络学、气化学、脏象学,西医的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它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因为它:
1、能吐故纳新,练功能吸进大量新鲜的氧气,加大了血液中的含氧量,使练功者能进入生命力旺盛的功能态;
2、调整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
3、调动内气走经络路线 ,通畅全身气血;
4、练功时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郭林新气功是一种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自我疗法。 练功要求:
1、首先要树立“三心”——信心、决心、恒心。每天要按功目、功时刻苦练习,方有疗效。
2、衣食住行的配合。 为利于调动“内气”,练功时穿的衣裤要宽软,并放松腰带、袖扣、表带、领扣,穿平底的布鞋或胶鞋。 忌烟、酒、辣、早上不要空腹练功(可少吃一点)。练功后20分钟方可进食。饭后1小时才能练功。 在室内练功前必须先打开门窗通气,室外练功时选平坦的场地,最好在有树(柏、松、柳最好)、有水、空气清新的地方。 练功时尽量入静,避免七情(喜、怒、扰、思、悲、恐、惊)乾扰。
3、 牢记练功要诀——圆、软、远。练功要以这三个字来检查自己。圆——指躯乾、肢体、关节全身均要呈弧形。软——指躯乾、颈、肢体及关节均要放松、放软。远——两眼平视(内视)远方,悟外导引。

新气功的特点是:
1、以行动为主,动静相兼。
2、治病阶段不意守中丹田,也不意守身体任何部位。
3、五种导引相结合(势子导引、呼吸导引、意念导引、吐音导引,综合按摩导引)。
4、辨证施治,量病给功。 因人因病因时而异。不同的病,即使同一病种,但身体素质或病情不同,也须用不同功目、功时去治疗,针对性强疗效就高。
5、 意、气、形三者的关系,以意为主。意即意念活动;气即内气;形即形体动作。新气功是“意引气,气引形,不能意落于形”。
6、 新气功必须依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累不闲的原则,治疗期每天最好能坚持累计3小时的功时。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郭林氣功的行功就是利用“吸吸呼”步行來治療癌症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步行 Guolin Qigong Walking is the best sports for You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出關於21世紀的健康箴言: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你們知道郭林氣功嗎?他就是利用步行來治療癌症,效果不錯。

現在醫學專家也在不斷地大聲疾呼"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這個口號,其實這並不是個新的理念。在上世紀20年代初,心髒病學之父--美國人懷特已第一個提出步行對健康有特殊益處,主張健康成人應把每天步行鍛煉作為一種規律性的終身運動方式。他還身體力行,每天步行運動。來中國訪問時,懷特已是耄耋老人,住在12層樓,上下樓都是自己走,不乘電梯。上世紀70年代後,他的論點得到了科學驗證。1993年,有科學家針對62例勞力性心絞痛病人進行研究,其中運動干預組每周耗能 1876 千卡(7842千焦),相當於每周運動5天,每次步行或慢跑2.6千米,一年後冠脈斑塊消退者為28%,而對照組僅為6%;冠脈狹窄加重者在運動干預組為0,而在對照組為45%。在運動干預組中,每次運動量在4.2千米以上的人,幾乎都出現了冠脈斑塊消退。
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1997年,有學者對1645名65歲以上老人的前瞻性研究發現:與每周步行少於1小時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時以上者的心血管病住院率減少69%,死亡率減少73%。所以,步行應該成為人們,特別是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運動,它是心血管病的有效預防措施。目前僅北美洲每天就有8000萬人參加步行運動,在歐洲,步行運動、徒步旅行日益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時尚。
專家認為:"步行是一種投入少,收效大的運動項目,應該成為老人良好的保健運動方式。"懷特博士說:"步行就是我的保健
醫生。"
科學步行的"一三五七" ,其具體做法是:
一、最好每天運動1次。
三、指每次步行3千米,30分鐘以上,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分為2、3次走完,效果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如果一次走完有困難,不妨分解為2~3次,每次10~15分鐘。
五、每周至少運動5次。若每周只運動一次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如能每天都運動,那就最理想。
七、運動量大小應由運動中心率增快的程度來確定。運動量因年齡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大,運動量越小。
如果進行步行運動,應該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軀干伸直,收腹,抬頭挺胸,目視前方,精神放松,兩手臂自然均勻前後配合擺臂,同時配合深而均勻的呼吸。步行速度通常因人而異分為慢步走(每分鐘70~90步)、中速走(每分鐘90~120步)和快速走(每分鐘120~140步)。
(1)普(普通步行法):行走的速度每分鐘60~90步,每次20~40分鐘。適合高血壓、冠心病、腦出血後遺症或者呼吸系
統疾病。
2)快(快速步行法):步行速度每分鐘90~120步,每次30~60分鐘。適合身體健壯的老年人和有慢性關節炎、胃腸病等疾
病及處在高血壓病恢復期的患者。
(3)反(反臂背向步行法):行走時把兩手的手背放在後腰的命門穴,緩步背向行走50步,然後再向前行走100步。這樣一倒一前,反復走5~10次。適合患有輕微老年痴呆症的人。應注意患嚴重高血壓等心血管病者禁用。
(4)擺(擺臂步行法):步行的時候,兩臂前後做較大幅度的擺動,每分鐘行走60~90步。這種方法適合有肩周炎、上下肢關節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的老年人。
(5)摩(摩腹步行法):步行的時候,兩手旋轉按摩腹部,每分鐘30~60步,每走一步按腹一周。正轉和反轉交替進行,每
次3-5分鐘,這種方法適合有胃腸疾患的老人。
前面講的是健康第二個要素,科學運動,增強體質。希望大家重視,尤其是科學運動,健康每一天。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蘋果日報:港大醫學院研究證實郭林氣功可以降血壓

《郭林氣功降血壓》

A) 郭林氣功研究結果

今天蘋果日報11. 7. 2005 佈導港大醫學院,於

2001年做的一項有關郭林氣功的研究。說證實郭林氣功

可以降血壓。

此項研究以血壓高的成年人,分氣功組及運動

組方式進行。氣功組,練習郭林氣功。運動組

,練習伸展、步行、踏板運動。兩組練習時數

相同,即每天早上一小時,晚上十五分鐘,持

續十六週。

結果,氣功組的血壓水平,上壓研究前後分別

為146.3/135.5 毫米水銀,與下壓研究前後為

93/87.1毫米水銀。

運動組的血壓水平,上壓研究前後分別為

140.9/129.7 毫米水銀,與下壓研究前後為

93.1/86毫米水銀。

據云,估計氣功的功效,是深呼吸令身心鬆馳

有關。而且建議不適宜劇烈運動的高血壓長者

,練氣功。又云,氣功只適合對輕微高血壓病

人。對嚴重者,氣功不能回復正常,而且一旦

停止練習氣功,血壓即時回升。

B) 氣功內容

又參考郭林氣功網頁http://www.smile.org.tw/webgalin/1mc.htm,氣

功內容為對病情相對隱定的病人,早上做自然

行功、稍快功、吐音功(有補有瀉),下午做

一二三步點功,手棍功(重點),晚上涌泉穴

按摩。

對於病情相對複雜的病人,加做中快功或特快

功。

但秋季練習時一定注意身體出汗不易過大(身

體微熱或出小汗),以免造成身體虛弱,體質

下降,病上加病。

慢性病人可練習,早上:自然行功、下午:自

然行功、手棍功就可以了。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郭林早年生平及其當年流落海外在香港澳門臺灣經歷

郭林早年生平及其當年流落海外在香港澳門臺灣經歷
(此文根據廣東中山市政協《中山文史(第22輯)》源于中山政協的網頁發表的文章)

郭林原名林妹殊, 畫名“清溪痴人”。是名畫家、教育家和體育家。中山市三鄉平嵐村洪堡人。
父親林文,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妹殊自幼聰明,半工半讀,畢業生於廣東省立高級師範學校藝術系。她愛好體育活動,曾獲廣州市第一屆長跑冠軍。

  林妹殊畢業後,即從事教育工作,曾擔任廣州市中學的童軍團長、體育部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積極從事抗日救世主亡工作,任職廣東省社會局,並參加救國抗日團,任團部總務主任。廣州淪陷後,她到了香港,香港淪陷又轉到澳門,抗戰勝利後回到了上海,任上海藝術學院院長。1948年3月曾返家鄉中山縣舉辦畫展。同年7月周游緬甸、泰國、印度,後到台灣。1950年應李濟深的邀請回到北京,任教於北京國畫學院,1985年因患腦溢血而逝世。

  抗日期間,林妹殊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工作,她在廣州不顧日機日夜轟炸,搶救受傷同胞,不幸被炸傷右腿,到了香港養和醫院治療。在香港,她極力鼓勵學生回國參加抗日半爭。她對學生黃華泰說:“抗戰乃是國家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你們是有為青年,應該以國定民言辭為重,積極參加抗晶洲亡工作,盡力挽救國家民族,這才是你們應盡的責任!”在她的教育和熏陶下,黃華泰返回內地,投考了空軍。

  林妹殊在香港治傷時,廣州已經淪陷,她傷還沒有痊愈,就出院擔任海外抗戰的宣傳工作。同時和學生張乃梅、吳村人、蘇海奏、莫徘徊、陳江夏等人,在香港新界辦起志德、同德、培德等藝術學校,從事愛國藝術教育,當時盡管課室簡陋,經費嚴重困難,但她仍堅持了三年八個月。

  這時候,林妹殊和4個女學生住在沙田孤崗一間茅舍裡,她們一面堅持教學,一面從事繪畫寫生。在簡陋的茅舍裡辟了一個小小的畫室,林妹殊向學生灌輸愛國藝術思想。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林妹殊帶著蘇海秦、莫徘徊兩個學生到了澳門,看望年過半百的老母親,准備由澳門轉入內地。可是,由於母親舊病發作,一家數口,生活全靠妹殊維持,她只得在雨芬中學任教。在困難的情況下,無產者是一個舊學生接濟,生活才勉強渡過。

  在澳門,林妹殊發動組織“未未畫社”,以研究藝術為目標和聯絡動員青年返內地參加抗日工作。當時參加畫社的青年有二百多人,卒被日探獲悉,對澳葡當局施加壓力,勒令林妹殊解散“未未畫社”,並監視他們的生動。
她旅居澳門時,帶著學生所繪之松山“八松圖”,虯枝鶴骨,郁郁蔥蔥,頑干勁節,真如能擎日月,撼動風雷。


抗戰剛勝利,林錄殊立即到廣州轉赴上海,1946年任上海藝術學院院長,致力於教授繪畫的藝術工作。同時遨游祖國的名山大川,進行藝術創作活動,作品曾在全國各地和香港展覽30多次。1947年11月,她還應香港婦女會邀請舉辦畫展,把所得款項,全部捐給香港的福利會及托兒所。
1948年3月,林妹殊回鄉舉辦畫展時,孫乾先生曾評論說:“……林妹殊繪畫資力不淺,精於山水,繪畫之天才,都有過人之處,……就二十年來所知,成名者,僅林妹殊一人耳……”林妹殊在中山所展之“半江斜日識婦人”,“風靜引聞人”,“步履逐泉聲”,“帶醉憶重逢”等國畫,被譽為罕見珍品。

  1948年秋,林妹殊接受暹羅警察副總監坤針連的夫人簡麗初女士的邀請,赴暹京游歷,後轉往印度、台灣遨游作畫。藝術取得了新的成就,正如她的友人寫詩對她評論道:“藝海乘風破浪行,女中豪者見錚錚。望將落紙雲雨筆,天下名山盡寫成”。林妹殊的一生,都有不斷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她晚年雖然從事氣功授人,但仍繪畫不息。

1980年代,她曾多次回家鄉,為三鄉敬老院繪寫了蒼松、蒼麟石蟠,翠粒風碎,使人望之如松濤滿屋,瀟灑翠勁,老而不衰。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Guolin Qigong - Fighting Cancer Qi Gong, Beneficiary, Rehabilitee;

web digest from Fanny Friend Club 友天地


范丽娟 Fanny Fan(2010-06-03 00:29:14) 转载

标签:范丽娟柔力球太极拳fannyfanrouliqiutaijiquan

悠然自得 -- 推廣武術太極健身氣功文化 (會長);
動感柔力球 (主席);
國家體育總局 (社會體育指導員);
柔力球 (裁判);
柔力球 (教練);
香港太極總會 (太極拳合格導師) 太極拳 / 太極劍 (教練);
2005年第13屆全港公開內家拳錦標賽 太極拳高級組 冠軍;
2004年第12屆全港公開內家拳錦標賽 太極劍中級組 亞軍;
"郭林氣功 -- 抗癌健身氣功" 受益人 , 癌病康復者;
"郭林氣功 -- 抗癌健身氣功" 傳播人.

Fanny Fan
Easygoing Taiji Culture Promotion (Chairman);
Motive Rouliqiu (Chairman);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P.R.C. (Sports Instructor);
Rouliqiu (Referee);
Rouliqiu (Coach);
Hong Kong Taiji Association (Taijiquan Mentor);
Taijiquan/Taijisword (Coach);
2005 the 13th Hong Kong Chinese Martial Arts Internal Open Tournament Taiji Senior Section, Champion;
2004 the 12th Hong Kong Chinese Martial Arts Internal Open Tournament Taiji Company Section, Runner up;
Guolin Qigong - Fighting Cancer Qi Gong, Beneficiary, Rehabilitee;
Guolin Qigong - Fighting Cancer Qi Gong, Disseminator;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香港工聯會2010年夏季繼續開辦七個郭林氣功抗癌健身養生課程


香港工聯會 2010年夏季開辦七個郭林氣功培訓課程
網誌分類:陳老師開班教授郭林氣功 |

香港工聯會2010年夏季繼續開辦七個郭林氣功抗癌健身養生課程

3431 郭林氣功初階
3432 郭林氣功進階(一)
3433 郭林氣功進階(二)
3434 郭林氣功進階(三)
3436 郭林氣功養生健身班
3437 郭林氣功健身(高血壓)班
3438 郭林氣功健身(糖尿病)班
查詢報名電話: 2712 9165; 3799 1386

[ 3431 ] 郭林氣功初階
郭林氣功是由國畫家郭林女士經長期鑽研,與癌病博鬥
多年後,成功研發出來的抗癌健身功。它是現代醫學、傳統
醫學相結合,保健養生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自然療法、
整體療法。通過三調(調心、調息、調身),疏通經絡、調
和氣血、改善循環、促進代謝、調動器官功能。長期練習可
提高對環境的適應力,對疾病的抵抗力,對傷病的自愈力。
郭林氣功特點是辨証施治選練功目,有病按病理、無病按生
理。既適用於癌症病人抗癌康復,也適用於亞健康者或慢性
病人健身養生,又名抗癌健身法。學員因應本身情況選報課
程。導師針對學員病情體質,建議選練功目。
本課程由陳秀坤氣功師教授,她於1998年應聘在瑪麗醫
院癌症中心開班 8年。1999年研究証實,郭林氣功提高患者
免疫和抗癌能力。2007年香港癌症基金會聘陳老師為全職氣
功輔助治療師,在其支援網絡中環、黃大仙癌協,瑪麗醫院
和東區醫院聯網鄧肇堅舒緩中心教功。2008年醫管局聯同浸
會大學、仁濟醫院和伊利沙伯醫院合辦課程,亦由陳老師任教。
本課程所教授為郭林氣功的初階,內容包括:自然行功、
升降開合鬆靜功、特快功、中快功。本功法以抗癌防癌為主
要目的,適合各類各期癌症病人報讀。同時亦適合紅斑狼瘡、
乙型肝炎病患者、肝硬化、萎縮性胃炎、甲亢、硬皮病等病
患者,若有需要可先諮詢專科醫生意見才報讀。
課 程:全期6課,每星期2課,每課2小時
費 用:全期550元

課程編號 開課日期 上課時間
HT53431 8月2日逢星期一,四 上午9:00-11:00
KK53431A 8月27日逢星期二,五 上午9:00-11:00
KK53431B 8月27日逢星期二,五 上午11:30-1:30
網誌標籤:香港, 工聯會, 2010 年, 夏季, 開辦, 郭林, 氣功, 抗癌, 健身, 養生, 培訓, 課程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坚持宣传郭林气功,抗癌经验教训告诉癌友

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为"先进事迹登记表

姓 名 刘书华 性 别男 年 龄63 民 族汉
政治面貌党员 退休时间1998.01
原单位自动化所 原职务所办主任 职 称 无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

刘书华同志84年开始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87年患肺腺癌,93年复发转移,治疗期间发高烧,全身起水泡,破一个就是白癜风,在2006年3月左侧脑室梗塞,一身是病.

二十余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坚强的与疾病抗争.他不仅自己积极进行郭林气功锻炼,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从不间断,19年以来还努力坚持宣传郭林气功,教授郭林气功,尽心尽力的把自己的抗癌经验,教训告诉癌友,使数千癌友告别了苦闷,孤独和恐惧.他义务请专家教授给癌友讲授心理,气功,中西医,饮食,保健等方面知识几十场,受益者五千余人次.

他还经常组织癌友春游,联欢,到医院看望癌友,发放抗癌资料.他还在北戴河组织癌友康复旅游活动,深受癌友欢迎.他还为广大癌友购买公园年票,为水科院职工联系购买公园年票.他为社会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他的付出,得到了很多患者的好评,有的称他和他的伙伴为活着的活雷锋.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6年05月22日 .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腦轉移瘤癌症晚期患者:我決定刻苦練功,背水一戰


病中偶記╱謝 平 2002-06-01


再見,死神

● 開放雜誌編者按:謝平曾是香港資深記者,也曾在八十年代為本刊撰寫多篇報導和訪問。兩年前,不幸發現癌症,她在親友的關愛下,堅強地和病魔抗爭,展現不屈的生命活力。本文記錄她病中的心境,寫得真實感人。我們祝她早日康復。

這一天,竟在奔波中匆匆度過。我甚至沒想起,這一天正是半年前醫生預言的,與死神的約會之日。就這樣和我擦肩而過了?!

  半年前,我的右手突然癱瘓,核磁共振掃描診斷結果:腦轉移瘤,癌症晚期。診斷當天,我就被推進了手術室。醫生預言,可能只有半年的生命。
  手術後二十天,我知道了一切。那段時間,我正在接受全腦放療,緊接著,將是醫生建議的全身化療。
  好在,這樣的時刻很快過去了,我安靜下來,靜得出奇,一種無可形容的寂滅與寧靜。就像一個月前,我第一次看見CT掃描的圖像,看見頭顱裏那團可怖的陰影......那時,人必須放棄一切,去對付可怕的疾病,還有生死未卜的將來。
頭髮無情地掉光了
  全腦放療開始了。在堆滿醫療器械、陰氣森森、毫無生氣的放療室,在醫生與親友包圍的病房,我一遍遍自問:難道就這樣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治療、等死了?難道,再也不能直面天地,活生生地呼吸自然、擁抱自然了?!不!不!這不是我的風格,我不能這麼度過最後的時日。外面的天地自由寬廣,我怎能被無望的治療困在醫院,困鎖病床,直到衰弱而死?
  不,不行。我寧願死在旅途、在家裏、在孩子身邊......就是不能在醫院在病床!我不能改變死亡,卻可以改變這之前的每一天、每一刻。
  那些日子,我掙扎、猶豫,和醫生爭論,尋求中醫中藥......最後,我決定中斷放療,也拒絕全身化療,開始服用中藥。同時,開始我最後的旅程。
  兩個孩子送到了南方父母的身邊。我逃離醫院,與丈夫乘火車一路南下......儘管只做了五次全腦放療,離開醫院後,我的頭髮還是無情地掉光了。放療剛一周,梳頭稍用力便帶下一團團髮絲,一用力就能揪下一把頭髮。幾天後去髮廊洗頭,頭髮邊洗邊掉,沖水時所有頭髮糾纏在一起,根本就理不清了。洗髮小姐束手無策。我乾脆起身說:「別洗了,剃光算了。」與其看著它們一點點掉光,對著它們傷心哀悼,還不如快刀斬亂麻,事先買好的假髮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那是兩個女兒離京前,陪我去商店買的假髮。
  「媽媽!你可不要光著頭,太可笑了!」。那天,兩個孩子在商店裏爭著照鏡子,試假髮,作鬼臉,樂得前仰後合。
每一一天都帶來點點感悟
  九月上旬,我和丈夫一起,開始旅行、讀書和靜修的歷程,那是我夢寐以求而難得的、真正的生活。旅程中,終於來到心儀已久的魯迅故鄉,我為水鄉水道的堵滯枯乾、為百草園的徹底荒蕪(種菜)而心酸......每個新的一天,經歷的每一件事,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帶來點點感悟,讓我的胸懷,我的心性,更加寬廣無礙。沒有壓力,沒有競爭,沒有慾求,沒有困擾,只有自然或不自然的天地萬象,只有每天的點滴感動......我的整個生命狀態,情緒與氣色,幾乎煥然一新。
  在這樣的心境下,死亡的陰影淡化了,死神那猙獰可怖的面目似乎漸漸遠去。我和親友都為此感到高興和安慰,甚至有點樂觀起來。
  術後三個月,復查結果:癌瘤明顯縮小,未發現新的病灶。回到老家廈門,我們決定在這裏安頓下來,兩個孩子正在這裏上學。幸運的是,我們很快租到一個安靜舒適的小院,正巧是《小城春秋》作者的宅院。小院的感覺好極了,仿佛回到光著腳的童年。每天,呼吸著熟悉、潤濕的小城氣息,沐浴寧靜溫暖的陽光。庭院裏茶花盛開,新種的黃玫瑰亮麗耀眼,花苞纍纍......
  半年過去了。我竟還好好的活著。真是太棒了!我學太極,做家務,照料孩子,仿佛恢復了往常的活力,除了右手仍癱軟無力,我像常人一樣和家人去爬山,在海灘看孩子堆沙,和老同學聚會鈙舊......疾病和死亡的陰影,像天上偶然飄過的一片烏雲,不覺間,消失無蹤。
  我把術後半年的復查結果告知北京腫瘤醫院的蔡教授,他警告說,你必須馬上化療,無論癌細胞是否已經轉移,你都必須進一步殺滅它。因為,腦瘤的復發期是三到九個月,如果等到復發再治療就太晚了......
  或許,我應該再次拒絕化療,應該相信中醫扶正祛邪、全身調理的理念,並堅持服用中藥,堅持打太極、靜坐靜修、增強體質......
或許,奇跡將會出現。
  但如果,兩三個月後癌瘤真的復發,是不是最終難逃化療一劫?而最終,一切都將無濟於事,癌魔將很快吞噬一切,直到我衰弱而死?
  我不知道。
  只知道,我不再拒絕無常,也不再強求結果。
  只知道,我所有的痛苦與感悟,所有已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一切,都不會毫無意義。
  只知道,無論如何,我都必須做點什麼。乘著春日的陽光,萬物正在復蘇,死神悄然遁形......不管我還有多少時間,我不能只是躺在搖椅上沐浴陽光,只是消極地享受這短暫而虛幻的健康與寧靜......
  也許,我應該開始另一個里程:一方面繼續我半年來的放鬆與靜修,閱讀與感悟;一邊用我殘損的,然而不是完全無用的頭腦與雙手,為這生死交匯的一頁記下點甚麼,為我四十年的生命中,那些苦樂與感悟,那些曾經在心中縈繞不去的一片片疑雲一頁頁碎片,理出點清晰的脈絡......
  對於死,我其實已並不陌生。我或許不害怕死的威脅。但我怕的是變得衰弱不堪,不得不終日困鎖病床。怕的是失去意識,失去自制力,以致不能清醒地,安靜地,有尊嚴地死去......我告誡自己:上蒼賦予人精神和意識,它們理應保持到活著的最後一刻,乃至肉身死後的靈魂狀態。身體可以崩潰,但不能意識崩潰。這意識,並非只是狹隘的自我意識,而是對自己,對人與人,人與自然,對生與死,對宇宙和上蒼清醒的「觀」與「化」,也就是透徹的融合與寧靜。
  這是我遭遇身心的痛苦與死亡之後,一直在尋求的境界。
  於是我開始用左手的指頭,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電腦上敲敲打打......很快到了南方的初夏,也是術後的第八個月,這意味著我比醫生的預言多活了兩個月,而且似乎正在逐漸康復,除了右手仍軟弱無力,體力較差,容易疲倦外,可怕的腫瘤似乎已被伽瑪刀及中藥破壞和控制。我決定去北京復查。復查影像顯示,我的左後腦靠近腦幹的腫瘤,出現水腫復發跡象,右腦又發現一個新生的彎月形陰影。我依然不情願馬上住院化療,決定回到小城兩個孩子身邊。
  四月底,我一個人踏上南下的火車,平靜地享受這也許是最後一次的、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旅程。儘管前景渺茫,但比起去年第一次遭遇死神時所處的絕望困境,現在的我已能放鬆心情,慶倖自己此刻還能一邊旅行,一邊回憶過去一年多的種種遭遇。望著車窗外不斷變換的景色,我多麼希望,有一天又能背起相機,投入自然的懷抱......
考驗不斷順其自然
  就在我憧憬夢想快實現的五月,腦腫瘤復發了。我剛剛和小城的朋友擬了一個計劃,到國外旅行、攝影、展覽......但恐怕永遠無法實現了。這一回的癥狀,不是肢體癱瘓,而是陣陣強烈的暈眩,很輕易地就把我擊倒。
  我再次坐上輪椅,被推進手術室。腦殼再次擰上四個銅釘。等待咖瑪刀手術的一個小時,麻藥似乎不太管用了,其中一個接近太陽穴的釘子,扎得我直掉眼淚。總算熬到結束了。不過,這回奇跡沒有出現。我還是頭重腳輕,整日昏睡。
  幾天後,因感覺腦血管疼痛,到天壇醫院找吳升平教授診治。他說,我的血管沒事,並批評我睡得太多,鼓勵我多走動,多活動。他當場示範了幾個動作,說:「不要怕暈,頭暈也得做。要知道,你現在多活一天都是賺的,應該繼續努力,活的更好。」他又誠心誠意,說了許多同情與關切的話,讓我和親人們很受感動。多虧吳醫生的鼓勵,自那天起,我就天天掙扎起床,扶著牆走動。

一個親戚幫我找到教郭林氣功的田老師。田老師帶來幾個練功有成的學員,鼓勵我一起練習。我搬往朋友借給的京郊九台莊園。這裏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去醫院要花一兩小時,菜食須由親友代買代送。但這裏有我最渴望的安靜、綠色、清新空氣。我決定刻苦練功,背水一戰。

  九月底的 MRI報告說我:左後腦水腫區擴大,右腦頂出現兩大塊新的陰影。腫瘤在腦中有擴散趨勢。不過,對這一切,我已不再驚懼恐慌,只是一絲淡淡的遺憾了。
  二○○一年入冬後,我的右腿尤其是右腳掌、右膝麻痹無力,日愈加重。又上不了那三級台階了。也許,腫瘤暫時控制住了,但各種後遺症陸續出現,右腿會不會完全癱瘓?腫瘤還會復發嗎?何時復發?我還能活多久?......都是未知數。我不想讓自己腦袋空虛,或胡思亂想,整日只是坐等吃飯睡覺,於是再次打開塵封數月的小電腦,用兩個尚有些許力量的中指,一個字一個字,敲打些有用無用的文字。一年累計下來竟已敲打了幾萬字。朋友看了大加鼓勵,問:準備寫多少?沒準備,也不知道,或許寫到死吧。
  十二月的 MRI報告有喜有憂,幾個舊病灶水腫消退,名醫李先生的中草藥初見功效,但腦子右前方又發現一點五公分大的新病灶。
  考驗接連不斷,也有軟弱想放棄的時候。但最終我都抱定既積極又順其自然的信念,面對新的一年,面對未知的未來。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郭林氣功抗癌康復實例:口腔癌-陶玉玲

陶玉玲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演春妮,她那甜美如清泉一般的笑容,依然停留在许多影迷的记忆中,无法忘怀。

十几年前,陶玉玲身患癌症,导致口腔上颚坏死,无法说话,亲人朋友鼓励她,“要没心没肺的活着。”陶玉玲自己也给自己打气,在日记中写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如今的二妹子,不仅成功击退癌症,还神采飞扬地重返荧屏,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担任各种公益性职务,就像她自己说的,“每天过的都是阳光般的老年生活”。


生活没有“苦”只有“甜”,今生今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挺过去.

陶玉玲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在二姐的影响下,陶玉玲从小就很喜欢文艺。镇江解放后,她去看舞台剧《白毛女》,心中便萌生了当演员的想法。后来,恰逢华东军政大学招生,陶玉玲和几个朋友相约去报考,很幸运地都被录取了。
20世纪60年代初,陶玉玲参演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排练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后来又参加了该剧的电影拍摄,陶玉玲在里面扮演春妮。《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告一段落之后,陶玉玲随同以田汉为团长的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出访过朝鲜。回国不久,陶玉玲被扣上“积极贯彻文艺黑线的宠儿”、“追求三名三高的艺术尖子”等罪名。她所扮演的二妹子和春妮,也被定为“干扰和腐蚀我军革命战士,瓦解部队战斗力,破坏部队纪律的中坚人物”。陶玉玲被迫脱下穿了20年的军装,来到南通晶体管厂,当上了一名和舞台表演工作没有丝毫关联的普通工人。从那以后,陶玉玲经历了人生许多的风雨。

抱了十年的药罐子,没心没肺地活到今天.当兵的死都不怕,还怕一个小包;面对病魔,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陶玉玲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直面“突然其来”的癌症。

——1993年11月15日,星期一:口腔上颚左后部,小涎腺肿瘤——这是陶玉玲病中日记中的一段文字。“当时我正准备拍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听说体检后的结果不好,要住院,还难以置信,身体一直好得很,除了生孩子住过院,基本就没去过医院,当时还跟导演打包票,最多住一个礼拜,肯定能出来。”

乐观的陶玉玲最终被医生扣在了病房。部队口腔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会诊,紧张忙碌了四个小时,才结束陶玉玲的手术。此后的近40天,陶玉玲不能说一句话,不能吃一口饭,甚至不能有复杂的面部动作,生命体征完全靠药物维持。
手术很成功,但陶玉玲依然在日记中写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毙。如何拼搏,当了一辈子兵的陶玉玲,有一整套的战略战术。“首先是端正心态,当兵的死都不怕,还怕一个小包,战略上藐视敌人,这很重要。”陶玉玲笑出声来,露出两个迷人的酒窝。

其次,是战术上重视敌人。手术后不久,陶玉玲就四处打听好的康复方法。听说抗癌乐园创办人高文彬的事迹后,她希望能找到这位传奇老者。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陶玉玲有一天在医院楼道作康复锻炼,碰到一位病友,病人得之她身患癌症,表示愿意送他一本书,老人应邀签名时,落款是高文彬,这让陶玉玲大喜过望。

这以后,陶玉玲便跟高文彬练习起郭林气功,练功的同时,陶玉玲还坚持到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请专家开列药方,一吃就是十年。在医院她有氧健身操,这套以走路为主要形式的操,陶玉玲从医院一直做到了家里。

病中的陶玉玲还有一项爱好,做剪报。“我常从报纸上剪一些报,来鼓舞自己。你看,闭目养神法、端坐健脑操、癌症,望他却步,看这些文章标题,对你也是一种鼓舞啊!”

陶玉玲说,她成功康复,老伴也是功不可没的。当年患病期间,大女儿正在香港生孩子,在北京的小女儿也有孕在身,为了减轻放疗对身体的损害,陶玉玲每天都要吃中药,而煎熬中药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丈夫黄国林的身上。“朋友都很羡慕我们的夫妻感情,的确,老黄是个模范丈夫,我记得生病以后,每天都会外出散步,风雨无阻,只要下雨,老伴一定会到家附近找我,给我送伞,看到这些,我的老朋友们都很感动的。”

身体好转以后,酷爱影视艺术的陶玉玲还带着电药锅和中药参加一些电视剧的演出,考虑到在宾馆熬药气味会影响别人,她就到外面街边去花钱熬药。老同事们对陶玉玲都很关心,当时北影演员谢添就开玩笑说:“我看你带着药出去真想哭。你就没心没肺地活着吧。”

终于,没心没肺的陶玉玲,在2004年,停了吃了十年的中药。如今的“二妹子”,闲暇时在家里和丈夫一起练习书法,书写健康故事,和小外孙打打乒乓球,享受膝下弄孙的乐趣,健康的身体又让陶玉玲重新绽放了生命之花。
老年人不妨当一当志愿者,参与参与社区活动,把生活内容排得丰富一点,让烦恼没有时间缝隙可钻,每天都过阳光般的老年生活。

接触过陶玉玲的人都知道,她爱穿红色的衣服,给人感觉,她健康、开朗,每时每刻都笑声不断,完全不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

陶玉玲说,老年人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当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把生活内容排得丰富一点,让烦恼没有时间缝隙可钻。陶玉玲身体力行,饯行着自己对老年生活的理解。
这几年她一直和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参加各种活动,是社区“扇子舞团”的成员。生活中,陶玉玲不拿架子,好说话,和团里老老少少有说有笑。有时她忙,大家伙儿难以寻觅到她的身影,多半都很想她,“没有陶玉玲,总觉得缺了点啥”。社区的一位老大姐这么说她——大伙最爱用“阳光般老年生活”的一些话来形容陶玉玲,肺腑之言,动容动情。

陶玉玲康复心得
1生活简单有规律——平时每天早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碗粥,中午多吃蔬菜,晚上吃炒菜,每天必须有汤喝,牛肉汤、鸡汤都行。合理膳食不一定很贵,荤素搭配合理,像黄瓜、西红柿这些都可以吃得起。老年人不要勉强自己,平时注意营养,得病的时候就有抵抗力。
2发现重症不要紧张,战略上藐视敌人——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曾经反问自己,为什么这个病不轮到你,就应该轮到别人吗?为什么好事都应该是你呢?坏事就应该是别人呢?这个生活就是那么公平,不是说谁该有,谁该没有,有了病了,就是要面对现实的平常心。
3生病以后,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积极寻找康复的良方,比如通过剪报的形式收集各种康复方法,就我个人这个病而言,练习气功、坚持做走路操,坚持中医治疗,打打太极拳,练练太极剑,都是不错的康复方法。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網摘: 俄羅斯退休總統叶利钦每天练中國气功

叶利钦每天练气功
2005-12-17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他辞去总统职务。今年2月1日,辞职后的一个多月,叶利钦在莫斯科的“戈尔基一一9号”总统府邸度过了其69岁的生日。

叶利钦辞职退休后的生活过得怎样?4月22日《北京晚报·国际新闻版》载文作了报道,现摘编如下:

老叶辞去总统职务退休后,其家人尤其是叶氏夫人非常注意让叶利钦进行身体调养。夫人奈娜总是对叶利钦说:“你应该多散步!”家人都责怪他出门太少,不活动,致使体重大增。叶利钦的家庭会议决定让叶利钦进沂“身体恢复训练”。 叶利钦决定练习中国的气功,因为气功不需要太费体力。据说,叶利钦还为此专门请了一名姓林的中国气功师当教练。现在叶利钦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面对墙壁练功,然后在屋里的地毯上再练上几招。叶利钦说,他现在感觉好极了。

自辞职后,叶利钦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但看上去他的气色和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好,真所谓是“无官一身轻”。这与他去年在总统位置上老是一副举步维艰的病态形成强烈鲜明对比。叶氏夫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家庭里再也没有紧张和劳累了。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郭林氣功抗癌健身明星: 九江市乳腺癌二例

郭林氣功抗癌健身明星: 九江市乳腺癌二例


九江市抗癌樂園(原郭林氣功協會)生存時間最長的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她患癌症後已經生存了47年。

  「抗癌明星」談戰鬥歷程

  在談到自己的抗癌經驗時,幾乎所有的「抗癌明星」都談到了心態的重要。樂觀、積極,充滿信心與勇氣成為戰勝癌症的法寶。

  朱美琍:心願只有一個,活下去!朱美琍,是名乳腺癌患者。早在1963年就確認為乳腺癌。她吃了38年中藥。那中藥的味她嘗了個遍。「什麼藥我都吃過,現在我是以毒攻毒,蜈蚣、蠍子做成的藥我都吃,還挺管用的。」

  當時的朱美琍,她還很年輕,只有26歲,還有3個年幼的小孩。當得知自己這麼年輕就得了癌症,夜不能寐,淚濕枕被子,失去了生活的歡樂,甚至想到輕生,可一想到年幼的孩子,實在是捨不得。幸好有家人的關心、疏導和醫生的精心治療,終於使她重新振作起來,對戰勝病魔有了信心,對生活有了盼頭。

  「那時哪聽說過癌症呀?剛開始確實很害怕、很絕望。後來慢慢地就調整過來了,心想人總是要死的,即使患了癌症也要『既來之則安之』,積極接受治療。轉眼47年過去了,我現在身體不是很好麼?這就是自己樹立信心,心情開朗,堅持治療的結果。」朱美琍說道。

  朱慧芳:勝利一定屬於我。

  朱慧芳也是園裡的一位抗癌明星,她是1990年5月,因病住進了醫院,經醫生檢查以良性腫瘤切除,後發現切片的診斷有誤,經過檢查,被確診為患有乳腺癌。需要到上海進行第二次手術。

  去上海治療的前夕,她整夜睡不著覺,寢食難安。「媽媽去上海看病,怕回不來了,你們要聽爸爸的話,要什麼要求儘管向你爸提……」到上海後,先手術後化療,化療的副作用讓朱慧芳感覺生不如死,每天對著家人發脾氣。有時候,她會一個人躲在一邊發呆,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不能為社會工作,不能為家庭盡力,似乎對家庭和社會都是一種拖累。後來通過朋友介紹,朱慧芳加入了抗癌樂園。她感覺自己再也不是一個人孤身作戰了,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找到知音,朱慧芳的思想包袱卸了一半。

  「我從1990—1996年,在這六年當中,西藥服了3年半,中藥服了五年,結合(郭林)氣功療法,我身體的血氧含量增加了,已能抑制癌細胞,激發了抗癌因子活力,從而提高了身體的免疫力,現在身體一天天恢復了健康,而且一天比一天好。」朱慧芳笑得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