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郭林氣功抗癌康復實例:口腔癌-陶玉玲

陶玉玲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演春妮,她那甜美如清泉一般的笑容,依然停留在许多影迷的记忆中,无法忘怀。

十几年前,陶玉玲身患癌症,导致口腔上颚坏死,无法说话,亲人朋友鼓励她,“要没心没肺的活着。”陶玉玲自己也给自己打气,在日记中写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如今的二妹子,不仅成功击退癌症,还神采飞扬地重返荧屏,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担任各种公益性职务,就像她自己说的,“每天过的都是阳光般的老年生活”。


生活没有“苦”只有“甜”,今生今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挺过去.

陶玉玲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在二姐的影响下,陶玉玲从小就很喜欢文艺。镇江解放后,她去看舞台剧《白毛女》,心中便萌生了当演员的想法。后来,恰逢华东军政大学招生,陶玉玲和几个朋友相约去报考,很幸运地都被录取了。
20世纪60年代初,陶玉玲参演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排练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后来又参加了该剧的电影拍摄,陶玉玲在里面扮演春妮。《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告一段落之后,陶玉玲随同以田汉为团长的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出访过朝鲜。回国不久,陶玉玲被扣上“积极贯彻文艺黑线的宠儿”、“追求三名三高的艺术尖子”等罪名。她所扮演的二妹子和春妮,也被定为“干扰和腐蚀我军革命战士,瓦解部队战斗力,破坏部队纪律的中坚人物”。陶玉玲被迫脱下穿了20年的军装,来到南通晶体管厂,当上了一名和舞台表演工作没有丝毫关联的普通工人。从那以后,陶玉玲经历了人生许多的风雨。

抱了十年的药罐子,没心没肺地活到今天.当兵的死都不怕,还怕一个小包;面对病魔,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陶玉玲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直面“突然其来”的癌症。

——1993年11月15日,星期一:口腔上颚左后部,小涎腺肿瘤——这是陶玉玲病中日记中的一段文字。“当时我正准备拍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听说体检后的结果不好,要住院,还难以置信,身体一直好得很,除了生孩子住过院,基本就没去过医院,当时还跟导演打包票,最多住一个礼拜,肯定能出来。”

乐观的陶玉玲最终被医生扣在了病房。部队口腔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会诊,紧张忙碌了四个小时,才结束陶玉玲的手术。此后的近40天,陶玉玲不能说一句话,不能吃一口饭,甚至不能有复杂的面部动作,生命体征完全靠药物维持。
手术很成功,但陶玉玲依然在日记中写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毙。如何拼搏,当了一辈子兵的陶玉玲,有一整套的战略战术。“首先是端正心态,当兵的死都不怕,还怕一个小包,战略上藐视敌人,这很重要。”陶玉玲笑出声来,露出两个迷人的酒窝。

其次,是战术上重视敌人。手术后不久,陶玉玲就四处打听好的康复方法。听说抗癌乐园创办人高文彬的事迹后,她希望能找到这位传奇老者。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陶玉玲有一天在医院楼道作康复锻炼,碰到一位病友,病人得之她身患癌症,表示愿意送他一本书,老人应邀签名时,落款是高文彬,这让陶玉玲大喜过望。

这以后,陶玉玲便跟高文彬练习起郭林气功,练功的同时,陶玉玲还坚持到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请专家开列药方,一吃就是十年。在医院她有氧健身操,这套以走路为主要形式的操,陶玉玲从医院一直做到了家里。

病中的陶玉玲还有一项爱好,做剪报。“我常从报纸上剪一些报,来鼓舞自己。你看,闭目养神法、端坐健脑操、癌症,望他却步,看这些文章标题,对你也是一种鼓舞啊!”

陶玉玲说,她成功康复,老伴也是功不可没的。当年患病期间,大女儿正在香港生孩子,在北京的小女儿也有孕在身,为了减轻放疗对身体的损害,陶玉玲每天都要吃中药,而煎熬中药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丈夫黄国林的身上。“朋友都很羡慕我们的夫妻感情,的确,老黄是个模范丈夫,我记得生病以后,每天都会外出散步,风雨无阻,只要下雨,老伴一定会到家附近找我,给我送伞,看到这些,我的老朋友们都很感动的。”

身体好转以后,酷爱影视艺术的陶玉玲还带着电药锅和中药参加一些电视剧的演出,考虑到在宾馆熬药气味会影响别人,她就到外面街边去花钱熬药。老同事们对陶玉玲都很关心,当时北影演员谢添就开玩笑说:“我看你带着药出去真想哭。你就没心没肺地活着吧。”

终于,没心没肺的陶玉玲,在2004年,停了吃了十年的中药。如今的“二妹子”,闲暇时在家里和丈夫一起练习书法,书写健康故事,和小外孙打打乒乓球,享受膝下弄孙的乐趣,健康的身体又让陶玉玲重新绽放了生命之花。
老年人不妨当一当志愿者,参与参与社区活动,把生活内容排得丰富一点,让烦恼没有时间缝隙可钻,每天都过阳光般的老年生活。

接触过陶玉玲的人都知道,她爱穿红色的衣服,给人感觉,她健康、开朗,每时每刻都笑声不断,完全不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

陶玉玲说,老年人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当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把生活内容排得丰富一点,让烦恼没有时间缝隙可钻。陶玉玲身体力行,饯行着自己对老年生活的理解。
这几年她一直和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参加各种活动,是社区“扇子舞团”的成员。生活中,陶玉玲不拿架子,好说话,和团里老老少少有说有笑。有时她忙,大家伙儿难以寻觅到她的身影,多半都很想她,“没有陶玉玲,总觉得缺了点啥”。社区的一位老大姐这么说她——大伙最爱用“阳光般老年生活”的一些话来形容陶玉玲,肺腑之言,动容动情。

陶玉玲康复心得
1生活简单有规律——平时每天早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碗粥,中午多吃蔬菜,晚上吃炒菜,每天必须有汤喝,牛肉汤、鸡汤都行。合理膳食不一定很贵,荤素搭配合理,像黄瓜、西红柿这些都可以吃得起。老年人不要勉强自己,平时注意营养,得病的时候就有抵抗力。
2发现重症不要紧张,战略上藐视敌人——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曾经反问自己,为什么这个病不轮到你,就应该轮到别人吗?为什么好事都应该是你呢?坏事就应该是别人呢?这个生活就是那么公平,不是说谁该有,谁该没有,有了病了,就是要面对现实的平常心。
3生病以后,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积极寻找康复的良方,比如通过剪报的形式收集各种康复方法,就我个人这个病而言,练习气功、坚持做走路操,坚持中医治疗,打打太极拳,练练太极剑,都是不错的康复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