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郭林氣功=群體抗癌健身法 北京抗癌樂園20週年 5年存活率超过80%。

web digest -抗癌学苑 用欢乐击退病魔
文/本报记者 鲍丹禾 见习记者 黄子珂
现教传媒网 http://www.modedu.com     2012-12-20   现代教育报 [ 96 ]
 到2013年,北京抗癌乐园就20岁了。
  乐园园长法人代表杨增和至今还记得北京抗癌乐园初创时的情景。那是比1993年正式成立更早的19901月,在玉渊潭公园八一湖畔的小山上,北京抗癌乐园诞生。据他回忆,当时所有的活动都是在露天地里举办,像游牧似的。就是庆癌龄生日这样重要的日子,也只是大家凑钱买点花生瓜子一起乐呵乐呵。
  “19931月正式成立时,也就是借个地方大伙高兴高兴。1998年,庆祝‘生命绿洲’落成暨中外抗癌明星‘五整生日’大会,是在八一湖畔的荒地上举行的,参会的1600多个癌症患者没有凳子坐,出席的市领导也都是站着。”杨增和说。
  就是这样一个首都癌症患者组成的群体抗癌组织,20年来,将自己发展成了医院癌症治疗的有效继续和补充。
北京抗癌乐园以帮助广大癌症患者“找回欢乐、找回健康”为宗旨,它所倡导的“自强不息、自娱自乐、自救互助”的抗癌精神,施行的科学、平衡、综合抗癌的理念和模式,大大降低了园中患者的癌症复发转移机率,5年存活率达到了80%。此外,乐园还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为医学顾问,一支具有医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坚持在八一湖生命绿洲和市内16个公园培训点举办抗癌健身法教学培训班,每年有1000余名癌症患者参加学习活动16000余次。
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超80%
在北京团结湖分园,有个患结肠癌42年、子宫癌31年、盲肠癌18年的癌友叫王淑梅,她就是凭着良好的心态,依靠科学的治疗,借助群体抗癌的力量,度过了80岁的生日。
北京抗癌乐园施行“以健康的精神为统帅,以心理调节为先导,首选西医,结合中医,坚持以抗癌健身法锻炼,讲究饮食疗法,注意生活调理”的抗癌理念和模式,把心疗、医疗、体疗、食疗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据5个分园统计,其5年存活率都超过了80%。放眼全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却不足20%。除此之外,患癌后存活10年、20年、30年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50多年,最长者今年已达73年,可以打破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张女士患病出院刚三个月,情绪仍极度低落,一天在天坛公园散步时,偶然看到一群人在排练竹板秧歌,十分热闹。上前打听原来是一群和自己一样的癌症患者,正在为迎奥运排练节目。这些和她一样命运的人的开朗乐观让她感动不已,当场便加入到抗癌乐园迎奥运的活动中。往后她逢人便说:“是团队给了我战胜癌魔的力量,是癌友给了我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是抗癌乐园这个大家庭使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韩女士因为患了乳腺癌,一度感到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找个机会了却此生。就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通过病友介绍,加入了北京抗癌乐园。回想当时的心情,她说自己就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掉队的战士找到了大部队,“心里感到既亲切又温暖。”
北京抗癌乐园成立了生命绿洲艺术团。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不忘尽一份社会之责。他们到医院,为正在放化疗的病人慰问演出,展示风采;他们到少管所,鼓励孩子们像癌症患者战胜生理上的疾病那样,战胜心理上的疾病;他们到公交系统,到郊区,送出一份心意,增添一份快乐。各个分园也相继成立了文艺队,又唱又跳,一年四季不间断。
北京抗癌乐园自1990年创建以来,就千方百计地鼓励、帮助癌症患者自娱自乐,每年组织新春联欢会,放飞心情纵情欢乐;组织春游秋游,登山赏景陶冶情操;评选抗癌明星,开展演讲比赛,鼓舞生活斗志。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每年都要举办癌龄“五整生日”的庆祝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近万名患者参加过“五整生日”的庆贺。
为了给广大乐园成员带去更多精神食粮,北京抗癌乐园创办了《抗癌乐园》杂志,出版了《抗癌健身法》的书和光盘。为了让首都每年37千多癌症新患者少走弯路,学到更多抗癌知识,2011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编辑出版了又一本抗癌书籍《癌症患者康复实录》。
在如何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如何乐观拼搏、抗癌健身等方面,群体抗癌组织都起到了医院无法替代的作用。凡是加入北京抗癌乐园的病友都有同感:自从到了这里,癌症不等于死亡的信念在心理扎根了,战胜癌症的信心更坚定了,在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不再孤单了。正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所言:“群体抗癌是走向康复非常正确、值得推广的一条道路。群体抗癌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必然。”

患癌志愿者领航自救互助
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是群体抗癌不可或缺的力量。北京抗癌乐园秘书长、党支部副书记林永萍这样评价这一队伍:“义工和志愿者是群体抗癌的领航人,是群体抗癌组织得以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坚强脊梁。”
在北京抗癌乐园,也活跃着这么一支坚强队伍。
79岁高龄的杨增和园长从20年前做志愿者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交给了抗癌事业,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20114月,北京抗癌乐园牵头举办的“中国全体抗癌与癌症康复研讨交流暨世界华人百名抗癌明星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了筹措资金,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杨增和带领大家四处奔波,为抗癌事业摇旗呐喊。大会召开了,他也病倒了,前列腺癌向他袭来。但他照样主持工作,谈笑风声。杨增和说,群体抗癌是人类社会继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之后的又一项伟大的抗癌事业,他还要继续发扬乐观拼搏的精神,在这条路上迎接新的挑战。
在杨增和的影响下,北京抗癌乐园已经形成了一支“常委—分园负责人—各组(部)长”的200多人的义工网络。为了让更多的癌症患者“找回欢乐、找回健康”,他们忘记了自己曾经患病的身体,忘记了自己现在也在承受复发治疗的痛苦,默默地在这块生命绿洲上耕种、服务。1年、2年、10年、20年,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有志愿者写道:“我要勇敢地活下去,热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我生命结束时,我要把我的身躯捐献给医学事业,再最后为抗癌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在北京抗癌乐园,“一带一,献爱心;手拉手,向前走”这种自救互助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
乳腺癌患者小李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小妹,曾经因为家庭不和想不开,不想活了。到了香山正在徘徊之际,恰巧碰上了乐园的志愿者苏秀英。苏大姐见李小妹一个人,警觉到苗头不对,就当即和小妹一起走,边走边开导她。事后还把小妹接到自己家去住,又开车拉小妹到青岛散心、观光。小李再也不去想轻生的事,从此好好活着。
除了在癌症患者中奉献自己,抗癌乐园的义工队伍也不忘回报、奉献社会。在义工、志愿者的率领下,北京抗癌乐园的癌友们为汶川地震,南方旱灾、水灾、雪灾捐助善款;为艾滋病患者捐献爱心;到临终关怀医院为老人送温暖。
以一份爱心关心人,以一份温情帮助人。使他人收获温暖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一份价值。这一观念,已经延伸到了这个组织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感觉很害怕;两个人一起走,人的胆量就会大一些;很多人一起走,就可以说说笑笑,不再恐惧;一万人一起走,他们的力量就能征服这黑暗。
这是十分朴素的道理,却也有着难以想象的力量。北京抗癌乐园就是凭着这股人与人互相帮助、相互依存的力量,走到了今天。
群体抗癌是中国癌症患者在人类抗癌史上的创举,它将肿瘤的治疗与康复社会化,把医院的医生治疗和院外的群体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医生与患者的两个积极性。群体抗癌更是一个壮举,它让我们看到帮助、分享以及爱的力量。

大事记

1993年,北京抗癌乐园正式成立,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述礼出席成立大会,并代表市委宣传部“祝北京抗癌乐园事业兴旺发达”。

1994年,评选北京市抗癌明星。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副市长何鲁丽到会关心指导。

1998年,《抗癌乐园》杂志复刊。乐园举办庆祝“生命绿洲”落成暨中外抗癌明星“五整生日”大会,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贾庆林为“生命绿洲”揭幕。

2000年,生命绿洲艺术团成立,著名医学专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题写团名。

2002年,北京抗癌乐园正式注册法人社团组织。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来函赞扬北京抗癌乐园“以科学文明的气功健身法为这一特殊人群服务”。举办法人社团成立暨迎春大会。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翟鸿祥在贺信中说,抗癌乐园“坚持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真正成为癌症患者的乐园”。

2007年,组织举办首都癌症患者“迎奥运、建和谐,抗癌健身、送欢乐”大型公益活动,该项目被纳入“奥林匹克文化节”,是奥运史上癌症患者首次有组织地参与奥运活动。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北京抗癌乐园,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报告函中指出:“北京抗癌乐园自成立以来在为政府分忧、为癌症患者解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0年,举办“中国群体抗癌与癌症康复研讨交流暨世界华人百名抗癌明星表彰大会”,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何鲁丽等出席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开幕式。抗癌健身法被纳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在北京18个公园和社区广泛推广。

2011年,被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首批党支部委员会单位。荣获第一届北京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十大品牌”光荣称号。

2012年,荣获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品牌”光荣称号。举办“首都癌症患者迎接党的十八大、庆祝北京抗癌乐园法人社团成立十周年暨抗癌明星五整生日”大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